清徐縣汾河文源大橋第一聯現澆箱梁順利澆筑
清徐縣汾河文源大橋第一聯現澆箱梁順利澆筑
11月23日,歷經25個小時,清徐縣汾河文源大橋建設工程主橋第一聯現澆箱梁混凝土澆筑完成,整聯分兩次澆筑,首次底腹板共澆筑1975方。
主橋第一聯跨徑布置為(28+30+45+45)m,為四跨拱形連續梁,橋面寬度為66.35~46.5m,分左右兩幅布置,本次澆筑為第一聯左幅。橋跨結構采用直腹板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形式,支點梁高為7.5m,跨中梁高為2.5m,箱梁梁底曲線為圓弧,箱梁斷面采用單箱三室,在第一跨分叉段采用單箱四室。內側懸臂長度為2.99m,外側懸臂為1.75~4.5m。在外側頂底板懸臂之間通過后澆隔墻形成拱形建筑立面。
全聯設計三向預應力結構體系,分別為縱向(腹板束、頂板束、底板束),橫向(中橫梁、端橫梁、頂板束),豎向(腹板束),其中腹板豎向預應力采用低回縮二次張拉預應力錨固系統。
“此橋是一座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觀橋,采用古典連拱造型和漢唐建筑亭廊結合的建筑風格,橋梁平面呈船形布置,上部橋跨結構采用變截面清水混凝土連續箱梁,造型獨特,構造復雜,規模巨大,施工技術難點多,質量要求高”項目總工程師張乾吉介紹,為保證首聯現澆箱梁順利澆筑,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施工方案研討會,對項目管理人員及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和詳細安全技術交底,責任到人,領導帶班作業,優化施工工藝,合理調配資源,保障物資供應等一系列有效措施,按照目標計劃順利推進,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,保證了混凝土圓滿順利澆筑。
此次首聯現澆箱梁混凝土澆筑完成極大地鼓舞了參建人員的士氣,為后續現澆箱梁施工打下堅實基礎,同時也標志著該橋上部結構施工進入關鍵期。第十四項目部將以此次節點為契機,加快施工步伐,堅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“兩手抓、兩不誤”,高標準、高質量、高效率推進大橋建設。
項目簡介: 清徐縣汾河文源大橋是清徐縣首座大型景觀式橋梁,建設工程始于文源路(西干渠)西側,向東延伸,依次跨越濱河西路、汾河、東側規劃次干路后落地,主要包括主線跨汾河大橋工程、互通式立交匝道工程、舊橋拆除、路基路面工程、雕塑工程和景觀建筑、排水工程、綠化工程、交安及智能監控、亮化工程。其中,主線跨汾河大橋工程全長1082米,采用古典連拱造型和漢唐建筑亭廊結合的建筑風格,橋梁平面呈船形布置,寬度為33.5-60.5米。上部橋跨結構采用變(等)截面清水混凝土連續箱梁,最大跨度90米。